吸引人才新举措:东莞建议设立“人才发展指数”
由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东莞人才发展论坛于11月25日上午在东莞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隆重召开。作为2016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人才工作者等200余名嘉宾及观众的积极参与。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桂昭明,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David Zweig、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融智国际教育集团 CEO、江苏省侨界专业联合会副会长江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张秀英等嘉宾出席论坛,重点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的主题,为东莞今后要如何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为人才发展松绑放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东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司琪介绍了东莞在近年来人才建设方面的成就:“近年来,我们连续5年,每年安排10亿元的东莞人才专项资金,并且密集出台了40多项的人才政策制度。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招才引资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东莞近年来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经济结构转型等问题。东莞市政府亦在积极寻找相关对策,人才引进是其中政策之一。据司琪介绍,目前,共有7.5万高层次人才在东莞创新创业,其中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就有31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达到55个;与清华北大国内著名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32家,建设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载体有360多家。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也达到了980多,预计到今年年底累积的数量有望超过1500家。目前全市科研团队的总量,博士后创新实践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都位居全省地级市的首位。
但是,与中国许多地方一样,东莞的人才引进以及科技转化也面临不少问题。在论坛上,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桂昭明提出人才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破除“四个脱节”,即科技人才同经济的脱节、人才创新成果同产业的脱节、人才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脱节、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的脱节;上述四个脱节造成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可用性低”,专利数虽多但是整体转化率“不及20%”,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
在互动中,各方专家学者就东莞市如何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建言献策其中包括:一、要建立东莞人才发展指数,从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投入、平台、社区教育以及创新成果等方面全方位评价东莞人才发展现状;二、人才发展方面要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思想家“四家联动”机制;三、关注人才不仅要关注“高大上”,还要关注“小轻新”;四、从源头上解决人才问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资源,吸纳全球人才的智慧;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融智国际教育集团 CEO江冰、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重点分享了自己工作领域当中的经验和感受。著名中国人才问题专家、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David Zweig为提升海外人才引进建言献策包括:允许且鼓励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应该给最近几年回国的科学家更多权利;缩小主管科研与教育官员的控制与分配资源的权利;通过竞争来分配越来越多的研究资金。
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顺娇等领导出席了论坛,并与论坛嘉宾就东莞下一步的人才工作进行了交流。
本届活动还围绕“创新发展?智聚东莞”这一主题,成功举办了包括高端人才博览会、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海外人才工作站对接洽谈会、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互联网+”人才竞聘会、第八届海外专家南粤行暨“千人计划”专家东莞行、东莞创客论坛、创新发展系列报告会、东莞人才工作成果展等11项共20场活动。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桂昭明,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David Zweig、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融智国际教育集团 CEO、江苏省侨界专业联合会副会长江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张秀英等嘉宾出席论坛,重点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的主题,为东莞今后要如何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为人才发展松绑放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东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司琪介绍了东莞在近年来人才建设方面的成就:“近年来,我们连续5年,每年安排10亿元的东莞人才专项资金,并且密集出台了40多项的人才政策制度。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招才引资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东莞近年来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经济结构转型等问题。东莞市政府亦在积极寻找相关对策,人才引进是其中政策之一。据司琪介绍,目前,共有7.5万高层次人才在东莞创新创业,其中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就有31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达到55个;与清华北大国内著名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32家,建设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载体有360多家。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也达到了980多,预计到今年年底累积的数量有望超过1500家。目前全市科研团队的总量,博士后创新实践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都位居全省地级市的首位。
但是,与中国许多地方一样,东莞的人才引进以及科技转化也面临不少问题。在论坛上,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桂昭明提出人才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破除“四个脱节”,即科技人才同经济的脱节、人才创新成果同产业的脱节、人才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脱节、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的脱节;上述四个脱节造成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可用性低”,专利数虽多但是整体转化率“不及20%”,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
在互动中,各方专家学者就东莞市如何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建言献策其中包括:一、要建立东莞人才发展指数,从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投入、平台、社区教育以及创新成果等方面全方位评价东莞人才发展现状;二、人才发展方面要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思想家“四家联动”机制;三、关注人才不仅要关注“高大上”,还要关注“小轻新”;四、从源头上解决人才问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资源,吸纳全球人才的智慧;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融智国际教育集团 CEO江冰、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重点分享了自己工作领域当中的经验和感受。著名中国人才问题专家、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David Zweig为提升海外人才引进建言献策包括:允许且鼓励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应该给最近几年回国的科学家更多权利;缩小主管科研与教育官员的控制与分配资源的权利;通过竞争来分配越来越多的研究资金。
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顺娇等领导出席了论坛,并与论坛嘉宾就东莞下一步的人才工作进行了交流。
本届活动还围绕“创新发展?智聚东莞”这一主题,成功举办了包括高端人才博览会、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海外人才工作站对接洽谈会、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互联网+”人才竞聘会、第八届海外专家南粤行暨“千人计划”专家东莞行、东莞创客论坛、创新发展系列报告会、东莞人才工作成果展等11项共20场活动。
- 上一篇:四川省出台十二条措施 建设“人才之家”
- 下一篇:“人才储备战”,中国机遇已然来临